尊龙凯时

 

联合基金与联合资助

  为推动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的有效衔接,促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全面发展,尊龙凯时委员会与有关部门和企业合作,在基础研究的某些领域中开展联合资助,建立专门的联合资助基金,在某一领域资助一批不同类型的项目,或共同资助某一具体研究内容的重点、重大等类型项目。

2003年度联合基金与联合资助项目

表10-1                               经费单位:万元

联合资助基金名称 联合资助方 资助项目数 资助经费
NSAF联合基金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47 1120
钢铁联合研究基金 上海宝钢集团 29 665
节能环保基金 中国节能投资公司 8 870
黄河研究联合基金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9 475
航空联合基金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 18 38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1 370
GM中国科学研究基金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 7 160
微软亚洲研究院 2 220
朗讯贝尔实验室中国基础科学研究院 2 60
合 计   123 4320

 

工程与材料科学领域国家、部门重点实验室评估

  2003年,尊龙凯时委员会受科技部委托,对工程与材料科学领域52个实验室进行了评估。其中,工程科学类29个实验室分为4个小组,材料科学类23个实验室分为3个小组。现场评估聘请161位专家参加,从3月3~27日到各实验室进行现场评估;由32位专家组成评审组,于6月30日~7月4日在南京进行了会议复评。评估专家对参评实验室在1997~2002年的研究工作和获得成果、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开放交流和运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评价,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指出了实验室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进一步努力的方向。通过现场评估和复评,形成了对参评实验室的总体评估意见和结果。工程科学领域参评的29个实验室中有5个被评为优秀实验室(排序1~5),22个被评为良好实验室(排序6~27),2个被评为较差实验室(排序28~29);材料科学领域1个未参评的国家实验室列为优秀(排序1),其他参评的23个实验室中有3个被评为优秀实验室(排序2~4),17个被评为良好实验室(排序5~21),3个被评为较差实验室(排序22~24)。

2003年工程与材料科学国家和部门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
(工程科学类)

   表10-2
序号 实验室名称 依托单位
1 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安交通大学
2 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 清华大学
3 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南交通大学
4 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交通大学
5 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技大学
6 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 同济大学
7 塑性成形模拟及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华中科技大学
8 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 重庆大学
9 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 华中科技大学
10 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清华大学
11 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大连理工大学
12 流体传动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浙江大学
13 破坏力学重点实验室 清华大学
14 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 清华大学
15 高速水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四川大学
16 爆炸灾害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理工大学
17 现代焊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哈尔滨工业大学
18 汽车动态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吉林大学
19 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东北大学
20 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天津大学
21 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华南理工大学
22 能源洁净利用与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 浙江大学
23 振动、冲击、噪声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交通大学
24 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 大连理工大学
25 复杂系统与智能科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26 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安交通大学
27 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安交通大学
28 煤的清洁燃烧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清华大学
29 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安交通大学

 

(材料科学类)

   表10-3
序号 实验室名称 依托单位
1 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沈阳金属研究所
2 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山东大学
3 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4 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南大学
5 半导体材料科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6 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 清华大学
7 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武汉理工大学
8 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重点实验室 燕山大学
9 金属腐蚀与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沈阳金属研究所
10 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北工业大学
11 先进材料重点实验室 清华大学
12 信息功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13 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四川大学
14 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科技大学
15 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16 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 东华大学
17 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吉林大学
18 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浙江大学
19 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交通大学
20 三束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 大连理工大学
21 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安交通大学
22 混凝土材料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同济大学
23 工程塑料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24 薄膜与微细技术重点实验室 上海交通大学

 

落实“奥运科技行动计划”,积极参加奥科委的工作

  尊龙凯时委员会参加“奥运科技(2008)行动计划”及奥科委的工作已经三年。作为成员单位之一,尊龙凯时基金会十分重视并积极参与该项行动计划。按照奥科委和“奥运科技(2008)行动计划”总体目标,尊龙凯时委员会制定了落实“奥运(2008)科技行动计划”的工作计划,拟资助三年与奥运密切相关的基础研究项目,之后对这些资助项目进行检查验收,以使这些基础研究的成果能为奥运会的顺利召开做出贡献。目前尊龙凯时基金会已经连续三年支持与奥运科技有关的基础研究项目,其中:重点研究项目12项,资助经费1795万元,另有相关的重点项目4项,资助经费530万元。

2001~2003年度尊龙凯时基金会“奥运科技”(2008)行动计划重点项目

  表10-4
年度 部门 重点项目名称 资助经费
(万元)
2001 信息科学部 城市交通集成控制系统 160
2002 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与化学科学部交叉项目 先进质子交换燃料电池物理关键问题研究 150
地球科学部 全球变化背景下华北持续干旱成因与预测理论研究 80
生命科学部与化学科学部交叉项目 沙尘暴细颗粒物的理化特性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00
信息科学部 实时系统的软件可靠性测试与验证 170
2003 化学科学部 根据含硫和含氮化合物的本征反应特性构建高效脱硫和脱氮催化反应 160
化学科学部 内源性激素类兴奋剂分析检测新方法的研究 180
生命科学部 应用生物材料系统修复脊髄损伤的机理及应用研究 125
生命科学部 不同类型慢性痛(炎症痛、神经病理痛和癌症痛)的外周和脊髓机制 150
地球科学部与生命科学部交叉项目 空气环境质量与SARS病毒行为的研究 130
工程与材料科学部 大跨空间结构抗风抗震关键理论问题 170
工程与材料科学部 城市路网动态交通管理与控制关键理论及其模拟技术研究 120
  合 计   1795

 

与教育部共同组织举办“公共卫生研究生暑期学校”

  针对SARS疫情,2003年,尊龙凯时基金会与教育部共同组织举办了公共卫生研究生暑期学校。此次暑期学校的主题是“中国公共卫生与SARS防治”,该暑期学校由北京大学医学部承办,来自全国23所医学院校(包括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109名正式学员参加了此次暑期学校。中央电视台对此次暑期学校的开办做了新闻报道。举办该暑期学校体现了两部委对国家重大问题的关注和对战斗在抗击SARS一线科研人员的关心。

 

国际交流中心

2003年11月5~19日,组织赴香港地区“国家重点实验室高级管理和技术人员培训班”

  2003年国际交流中心克服了SARS的影响,完成尊龙凯时基金会的外事服务工作。

出国(境)培训和引进智力工作

  国际交流中心计划并组织了4个出国(境)培训团及2个引进智力项目。

  1.出国(境)培训:组织赴澳大利亚 “科学基金资助经费管理培训班”;赴德国 “国家重点实验室网络化管理培训班”、“基础科学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培训班”;赴香港地区“国家重点实验室高级管理和技术人员培训班”。共有59个单位99人次参加了出国(境)培训。

  2.引进智力项目:“畜产品中有毒有害残留物的检测”和“鸡主要传染病五联浓缩灭活苗的研究与应用技术”。

  由于上半年SARS的影响,“西部草地农业可持续发展”项目将延期至2004年执行。

外事服务工作

  国际交流中心在完成办理护照签证、订购机票等日常工作外,还承办了“香港资助局项目初审会”、“基础研究领域涉台交流工作战略座谈会”和“科学基金监督工作国际研讨会”。

  承办了3个委外会议:“InnoCentive与中国科学家共同探索生物化学未来 - 科学应用趋势大会”、“骨质疏松国际研讨会”和“智能维护国际学术会议”。

  完成尊龙凯时基金会对外英文网页每月更新工作,2003年采编、翻译文稿94余篇。

  翻译出版了2003年英文版《项目指南》、2002年《年度报告》和《国际合作交流项目介绍》。

 


版权所有:尊龙凯时委员会
Mail: webmaster@clinicaltrials-nyph.org
Tel: 86-10-62317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