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场时域和频域的精密控制与超灵敏激光光谱对于研究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和提高探索自然规律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华东师范大学光谱学与波谱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尊龙凯时委员会、教育部和上海市的长期支持下,20余年来在超灵敏光外差光谱、激光稳频技术、超短光脉冲位相控制和飞秒激光光梳基础和应用方面开展了持续和深入的研究,为21世纪初开展的光场时-频域精密控制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2003年研制成飞秒激光光梳,对光场在时域和频域同时实现了精密控制;2003年3~4月组织和参加了首次在法国国际计量局(BIPM)进行的以微波频率标准为参考的光梳比对研究工作,同年6月将设备运到美国的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首次进行以光学频率标准为参考的光梳比对研究,在国际比对研究中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技术,解决了光梳比对中的关键问题。经过严格的比对研究,证明用光梳实现光学频率合成的不确定度可达到10-19。上述研究成果刊登在Science(2004,303:1843,)上,并引起国际学术界和著名研究机构的高度评价。被认为是“向下一代基于光频而不是微波频率的原子钟迈出了重要一步”。
在光外差超灵敏分子光谱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的研究工作,包括激光位相调制光外差光谱、调制转移光外差光谱、腔内吸收增强光谱等超灵敏精密激光光谱技术,尤其光外差-磁旋转-速度调制光谱的发展和相关离子分子光谱的研究得到了国际分子光谱学界的高度评价,国际著名分子光谱学家、美国两院院士Saykally在著名杂志Chemical
Review文章中用单一章节高度评价了华东师范大学研制的光外差-磁旋转-速度调制光谱技术及用它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该文章引用了华东师范大学相关的15篇论文。
华东师范大学在光场时域和频域的精密控制与超灵敏激光光谱研究成果被教育部评为2004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获2005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通过2006度年国家尊龙凯时奖二等奖复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