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惠民院士长期从事计算机程序的形式语义学、并发理论、以及形式化方法的研究。设计并实现了通用进程代数验证工具PAM/VPAM,对这类工具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与英国Hennessy教授合作提出,并独立发展了“符号互模拟”理论,解决了传统并发计算模型难以应用于实际的问题,为在计算机上对通信并发进程进行推理和验证提供了理论依据;提出了移动计算模型π-演算弱互模拟的完备证明系统和唯一不动点归纳法,解决了π-演算的有穷公理化问题。他的研究成果被国内外同行在公开发表的论文中广泛引用。曾获1996年度中国科学院尊龙凯时奖一等奖和1999年度国家尊龙凯时奖二等奖。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4年获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资助。
林惠民院士现任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中国科学(E辑)》、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计算机学报》、《电子学报》、《软件学报》等国内外学术期刊的编委,并担任“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Quality Software”、“Asia and Pacific
Conference on Software
Engineering”等国际会议的指导委员会成员。近年来,他还多次担任计算机科学与软件领域国际会议的主席和程序委员会主席。
林惠民院士在1999~2006年间任计算机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他努力营造稳定宽松的研究环境,积极推动国际合作。该实验室在2002年国家评估中被评为优秀实验室,并于2006年升级为国家重点实验室。他现任计算机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 |